陈友林:紫砂艺术的自然之美

haixia002 18445 0

紫砂大师陈友林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个陶瓷世家,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陈鸣远之传人,1983年进宜兴紫砂厂学习制壶,得到李昌鸿、顾绍培、蒋蓉等大师的悉心教导及指点,2002年进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设计进修班深造。作品形成了花素相融、赏用皆美风格的壶艺流派。陈友林大师是一位思路敏捷、独具匠心、富有创作个性的有心人。他的紫砂光货制整体造型与品饮功能、视觉、触觉融为一体。以自然淳朴、简练、高雅取胜,使之具有高雅脱俗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风格。

陈友林老师的紫砂作品,构思新颖、视角、工艺精湛,在当代紫砂陶艺同仁中,独辟蹊径。以其端庄、明快秀丽的艺术风格、高的工艺技术和准确的艺术表现力,受到国内外爱壶者和的高度赞美。他是一位善于创造自然美的陶艺家。近年来作品连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。陈友林老师每做一把壶,不是随心所欲,想做就做的,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,思考成熟了,才动手做,做出来的壶,常常受到藏家的抢购。

前几年,政府将紫砂壶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政府因此将紫砂泥也进行了监管,并制定了相关条例。简单来说,就是为了不允许过渡开采,甚至关停了很多矿源开采点。由于陈老师身处紫砂世家,继承了大量老一辈留下来的紫砂存量,储存着存了很多珍贵的泥料。从风化到加工泥块,每一个步骤他都会亲历亲为,监督指导。他常常告诫弟子:紫砂壶,首先要提的就是泥料的问题。泥料是一把壶的根基,泥料不对,再好的手艺都是白搭!!甚至,害人不浅!做紫砂不仅是一门技能,更是一份福德,一份虔诚,不容亵渎!

紫砂是文化和工艺互为匹配相辅相成的产物,即使是光货,也是一首精美诗词的载体。做壶的人把诗情画意注入形意美的壶体;赏壶的人把壶上的精、气、神、韵读懂,这就是紫砂艺术与众不同的特色。陈友林为了紫砂艺术的这个特色,几十年来不张扬、不浮躁,埋头苦干,耐得住寂寞。陈友林在砂艺不断追求创新道路上取得的成果,除了他心灵手巧的天分外,他的成功更来自于对紫砂事业的热爱与执着,来自于他努力奋斗,诚信待人。先做人,后做壶。

紫砂距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,历经时代的变迁和沉淀,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,更成为了一种文化传递的媒介,让茶、诗词歌赋、书画、篆刻等传统文化与工艺得以更好的传承。紫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,被列入文化部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紫砂文化需要传承,而传承人决定了紫砂的走向。

紫砂与文化的关系,从古至今,人们一直在研究和探讨,但远远没有形成系统之学、专门之学,更缺失紫砂文化与创意的研究。不光是紫砂领域,其他行业亦如此。陈友林认为,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里面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,这种创意在古代就有,比如紫砂,在清代的时候,就有很多艺术家把字画刻到紫砂壶上,这不但增加了产品的价值,还增加了它的观赏性和实用性。一件古时紫砂器皿,除了来自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和感染力之外,作品的创意也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财富,可以从中不断挖掘出更多的历史印记,从而有利于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。

紫砂艺术能够让人心静,专注和投入让人忘却压力和束缚,让人感到踏实,所以是紫砂让陈友林静下来,完成一件件作品,造就了他平和的心境,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,放慢脚步,回归理性,静下来思考问题。在紫砂艺术的道路上,陈友林会继续不断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,似技艺更加精益求精,希望陈友林能够为紫砂艺术界不断开创新的美好局面,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优秀紫砂艺术作品,不忘初心方得始终!